找到相关内容261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正果法师事略

    职任缺,太虚大师和法尊法师荐正果法师继之,院务会决议通过。   一九四七年四月十二日,为悼念太虚大师圆寂,师著文“依止大师的回忆”,发表在五月号《海潮音》上。   一九四九年夏,师与惟贤法师再会。其时...

    圆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50983496.html
  • 许地山的学术成就与印度文化的联系

    吉祥物白磁象③。……我回忆起泰戈尔肩披有波纹的长发,飘洒着美丽的银须,谈笑风生,举止优雅。他的形影至今还深刻地留在我脑里。他建议我编写一本适合中国人用的梵文辞典,既为了交流中印学术,也为了中印友谊,我回国...

    薛克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505684100.html
  • 使我记忆尤新的声音——关于十方丛林子孙化及僧制问题的讨论

    无所不为。   又如虚云老和尚于1889年所见云南鸡足山子孙丛林的景象,他晚年回忆道:“我初到云南鸡足山,看不到一个僧人,因为他们都穿俗服,所以认不出谁是僧人。他们全不讲修持,不讲殿堂,连香都不烧,以享受...

    衍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370584193.html
  • 论禅与诗

    《传法堂碑》。白居易在元和十一年给友人崔群信,回忆“顷与阁下在禁中日,每视草之暇,匡床接枕,言不及他,常以南宗心要互相诱导”上,所言为元和初情事,正是在他努力“兼济”的时候。石头希迁法嗣荆州天皇寺道悟...

    孙昌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2784356.html
  • 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

    回忆录中也曾提到。利氏这样写道:“当时,在南京城里住着一位显贵的公民,他原来得过学位中的最高级别(按:焦竑曾中状元),中国人认为这本身就是很高的荣誉。后来,他被罢官免职,闲居在家,养尊处优,但人们...

    彭国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0984655.html
  • 人生十问--星云大师讲述

    。我们虽然是谨慎小心的把公务员应负的责任尽了,但是回忆一生的服务,一定经历过或看过不少穷通得失的事情,心情也是在不断的起伏升降状态中,可以说我们的生命就是在患得患失中过去。俗语说:“得之不...

    星云法师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04484884.html
  • 黄金珠绳上的摩尼宝——历代多智钦仁波切事迹简介

    化身。仁波切从小就能够回忆和讲述自己作为多钦哲的过去世的经历。当土登成利华桑仁波切停止显神通后,仁增嘉利多杰仁波切的神通显现却越发卓著。仁波切只需一个手印或者入定加持一下就能招来护法神并降神在他希望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83585108.html
  • 阳明学者的正统与异端之辨

    黄汝享:《祭焦弱侯先生文》,见焦竑:《澹园集》附编三,页1234。   [21] 焦竑当时三教领袖的地位,甚至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在其回忆录中也曾提到。利氏这样...

    彭国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23585486.html
  • 信仰和知识——单纯理性限制内的宗教的两个来源

    --普遍意义上的罗马人观点。思考“宗教”,就是思考“罗马人”。这既不在罗马、也不会在罗马之外太远的地方进行。对于把某种事物的历史作为“宗教”来回忆,以宗教名义发生和讲述的一切应该保留对这种命名的批判性...图书馆,尽管不相信会有任何新的思考,我们还是满足于回忆,存盘,排列、备案,为的是记住我们认为知道的东西。   信仰和知识:再相信知道和知道相信之间,交替并不是游戏。我曾经说过,我们应该象选择一架机器、一...

    德里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83985628.html
  • 契理契机与人间佛教的未来

    个中义的人间性为何在现代要特别标示?人间性的张扬为何能够在近百年的佛教发展中成为佛教界的主流?这是佛教应对自身的社会境遇拣择的结果。   印顺法师后来在回忆太虚法师“人生佛教”思想的提出时,指出:太...

    俞学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90285667.html